维也纳(路透社)——国际能源署表示,尽管供需平衡显示全球石油市场存在过剩,但由于炼油厂为满足夏季出行需求而提高加工量,市场实际可能比看上去更紧张。
这家为工业化国家提供咨询的机构在月度报告中称,预计今年全球石油供应将增加210万桶/日,较此前预测上调30万桶/日;而全球需求仅增长70万桶/日,这意味着市场存在可观的过剩。
尽管如此,国际能源署指出,为满足夏季出行和发电需求,炼油厂加工率不断上升,正使得市场趋紧,且欧佩克+周六宣布的加速增产举措并未产生太大影响。
该机构在报告中称:“鉴于基本面趋紧,欧佩克+决定进一步加快取消减产的步伐,却未能对市场产生实质性影响。”
“价格指标也表明,实物石油市场比我们平衡表中显示的大幅过剩情况更为紧张。”
这番言论与本周早些时候欧佩克成员国的部长、高管以及西方石油巨头老板们传递的信息基调相似。他们表示,产量增加并未导致库存上升,这表明市场对石油的需求依然旺盛。
周一,交易员对欧佩克+的决定做出反应,尽管增产幅度超出预期,且市场担忧美国关税的影响,但油价仍上涨近2%,接近每桶70美元。周五,油价在69美元附近交易。
国际能源署指出,强劲的炼油利润率以及即期交割原油较远期供应的溢价(即“现货升水”结构),都是表明市场趋紧的价格指标例证。
报告称:“即时价差处于大幅现货升水状态,尽管暗示库存会增加,但炼油利润率依然可观。”
夏季旅游季提振需求
北半球夏季,随着人们假期出行增多、驾车出行频繁,石油需求通常会上升。
国际能源署表示,考虑到季节性需求增长,为满足北半球出行需求,从5月到8月,炼油厂的原油加工量将增加370万桶/日。
同时,炼油厂用于发电(通常是为满足空调需求)的原油消耗量将翻倍,达到约90万桶/日,这将进一步收紧市场。
尽管如此,该机构表示,今年全球需求增长70万桶/日的预测是2009年以来的最低水平(2020年因新冠疫情需求萎缩除外)。
国际能源署称,虽然现在说美国关税正在抑制需求可能还为时过早,但近期数据中需求下降幅度最大的国家是那些“处于关税动荡风口浪尖”的国家,其中包括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墨西哥。
国际能源署的需求预测处于行业预测范围的低端,因为该机构预计能源转型速度将快于其他一些预测机构。根据欧佩克的预测,今年全球石油需求将增长130万桶/日,几乎是国际能源署预测数据的两倍。
国际能源署预计,明年全球石油需求增长平均为72万桶/日,较此前预测下调2万桶/日;供应增长将为130万桶/日,这也意味着市场将出现过剩。
大牛时代配资-股票杠杆10倍-央企配资流程详解最简单-广东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