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两年,基金子公司再度获批设立。近日,证监会网站公告显示,兴证全球基金旗下新加坡全资子公司获批设立。此外,从证监会网站披露的“证券、基金经营机构行政许可申请受理及审核情况公示”来看,当前还有朱雀基金、创金合信基金和广发基金申请设立境外子公司。
公募海外子公司再度获批,与政策的支持息息相关。2022年,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快推进公募基金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明确表示公募基金要稳步推进高水平开放,支持符合条件的基金管理公司“走出去”,依法设立境外子公司,提升服务境外投资者及全球资产配置的能力。2024年3月,证监会发布的《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再次明确,要统筹开放与安全,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
记者采访获知,除了兴证全球基金,广发基金申请设立的也是新加坡子公司。此外,2023年3月获得证监会批准设立的汇添富海外子公司已落子新加坡。
公募为何将目光齐齐看向新加坡市场?这片土地有着怎样的吸引力?基金公司内部研报显示,1965年至2023年,新加坡国内生产总值(GDP)从9.18亿美元增长到5014亿美元。同期,新加坡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511美元增长到8.47万美元,其中金融业的高速发展是推动新加坡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近年来,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背景下,新加坡经济仍保持旺盛活力,进一步提升了国际竞争力。
除了经济富有活力、金融业对外开放程度高,据基金公司相关人士透露,中国和新加坡在资本市场方面的良好合作为基金公司落子新加坡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此外,税收优势也对资管机构落地新加坡增加了实质性的吸引力。
早在2023年5月,上交所和新加坡交易所就签署了ETF产品互通合作谅解备忘录。新加坡交易所集团首席执行官罗文才曾表示:“近年来,新加坡交易所一直在积极拓宽中国ETF品种,以支持人民币国际化。这是增强人民币计价资产对全球投资者的可及性和吸引力的战略举措。”
税收方面,2025年2月18日,新加坡政府公布《2025财政预算案》,新增多项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其中与基金相关的包括“降低首次在新加坡上市的基金管理人的企业所得税税率。符合特定条件(公司管理的资产至少30%投资于新加坡上市股票等)且首次上市的基金管理人提供相关基金管理或咨询服务获得的收入可享受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
在基金公司积极“走出去”的同时,中国资产的吸引力与日俱增。近期,摩根士丹利研究部在年中展望报告中上调了对2025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分别将今明两年的经济增速上调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高盛则上调了今年二季度和下半年的中国GDP环比增速的预测,并将2025年全年GDP增速预测上调0.6个百分点。瑞银报告认为,更多欧洲市场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从低配转为中性,一些投资者甚至超配,这在以前是罕见的。
ETF成为基金公司“出海”的重要利器。2025年3月,利安-招商中证红利指数型ETF在新加坡交易所成功上市;5月26日,沪深交易所与巴西证券期货交易所的ETF互通项下首批产品,在巴西正式上市交易,发行方均为巴西资产管理公司布莱德斯科(Bradesco)。布莱德斯科发行首批互通ETF产品分别为沪深300ETF和创业板ETF,跟踪标的分别为汇添富在上交所上市的沪深300ETF以及在深交所上市的创业板ETF华夏。
此外,富国基金近期在马来西亚签署三方合作谅解备忘录,此举旨在帮助马来西亚投资者布局全球市场。
“现在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者看好中国资产的潜力,基金公司‘走出去’,也是希望向更多海外投资者讲好中国故事,引入更多的海外资金。”沪上某基金公司高管告诉记者。
大牛时代配资-股票杠杆10倍-央企配资流程详解最简单-广东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