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B-21轰炸机号称“连卫星都抓不住”,这事儿听着玄乎,但仔细琢磨还真有门道。雷达反射面积比麻雀还小,亚音速飞行躲红外探测,专挑夜间出动避开光学卫星——这套组合拳下来,确实让传统侦察手段成了“睁眼瞎”。可:中国轰-20要是按这个逻辑造,美国卫星是不是也得抓瞎?去年军方那句“轰-20研制无瓶颈”的底气,会不会就藏在这套“隐身辩证法”里?
B-21的隐身性能不是吹出来的。0.01平方米的雷达反射面积什么概念?相当于在500公里高空用雷达找一只扑棱翅膀的麻雀,还得是阴天。去年太平洋军演时,这架“幽灵”大半夜贴着演习区转悠,愣是没触发任何警报。美国《防务新闻》后来分析,B-21的涡扇喷口温度压得比人体还低,红外特征跟背景噪音差不多,再加上亚音速飞行不产生激波,活脱脱就是个“会飞的变色龙”。
但隐身这事儿讲究“矛和盾”的辩证法。中国电科14所去年公布的量子雷达试验视频里,连F-22的涂层隐身都被扒得底儿掉。更别说“吉林一号”卫星星座,去年跟踪F-22起降的视频清晰得能数清垂尾铆钉。美国《航空周刊》曾酸溜溜地承认:中国在太赫兹雷达和量子成像领域至少领先同业半代。
轰-20要是真按“中国标准”来造,那剧情就有意思了。参考攻击-11无人机的等离子体隐身技术和全向宽频吸波涂层,轰-20的雷达反射面积完全可能压到B-21的十分之一。更绝的是航天科工三院研发的“冷焰”发动机技术,能把尾焰温度控制在50℃以下——这水平连B-21看了都得喊声“师傅”。
卫星侦察本就是场“猫鼠游戏”。美国NRO的KH-12光学卫星分辨率号称0.1米,但遇上西北戈壁的沙尘暴照样抓瞎。反倒是中国“高分”系列卫星搭载的合成孔径雷达,去年在南海台风天里照样锁定美军航母。俄罗斯《军工信使》说得更直白:“未来隐身飞机的较量,本质是卫星数据处理算法的较量。”
至于轰-20是否已试飞,有个细节耐人寻味。去年央视《军事纪实》镜头里,阎良试飞院的机库顶棚突然加装了新型红外遮蔽网。美国智库CSIS据此推测,中国可能在测试“热信号管理技术”。更巧的是,同期新疆马兰基地的卫星图片显示,跑道夜间灯光系统完成了升级改造,而这类改造通常针对特殊机型。
隐身技术从来都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当美国还在炫耀B-21能躲过自家卫星时,中国可能已经造出了连对手卫星都找不到的轰-20——毕竟最好的隐身,是让对方的侦察体系变成“瞎子摸象”。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大牛时代配资-股票杠杆10倍-央企配资流程详解最简单-广东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